登录
|
注册
欢迎光临广州市宝万化工有限公司官网!
全国咨询热线:020-29087529
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头条新闻

高端材料瞄准6大热门,绿色转型关注2大领域!

时间:2024-03-20 10:30:39 来源:创始人 点击:0

“十四五”时期石化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要关注高性能材料的开发及推广,另一方面要秉承绿色理念,大力发展CCUS、塑料回收等行业。在“2024石化及下游产业技术大会”期间召开的“绿色技术与产品发展”分论坛上,专家分享了石化下游高性能材料、塑料回收、CCUS的发展思路。

高性能材料投资关注6大热门

1

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李超

高性能材料是新领域的高端化工产品,是传统化工材料的高端品种,是通过二次加工生产的高性能材料。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李超介绍了石化下游高性能材料市场的机遇和挑战。李超指出,我国高性能材料已取得长足发展,自给率达到54%。其中,关键单体及中间体自给率最低,高端聚烯烃市场份额最大,部分领域仍需加快发展。李超认为,目前发展高性能材料仍面临研发成效低,投资压力巨大;研发时间长,市场验证时间长;应用量小,总利润低于大宗品等挑战,解决上述问题可加快研发速度。

李超提出,发展高性能材料可关注以下几大热门下游领域:

1.电动车领域:

电动车轻量化材料主要有:高结晶PP、高熔体强度PP、高流动高刚PP、高洁净PP、均聚PP、超高分子量PE、POE、PPS、碳纤维、POM、PBT、PPO、PC、PA、PMMA、TPV等。

2.电池(动力+储能)领域:

负极材料有:针状焦、石油焦、沥青;隔膜材料有:PE、PP、电子级PVDF、对位芳纶;电解液材料有:DMC、EMC、DEC、EC、PC等。

3.光伏领域:

光伏用胶膜相关材料有:透明EVA胶膜、白色EVA胶膜、POE胶膜、EPE胶膜、PET基膜、氟膜、PVB膜等。

4.风电领域:

相关材料有玻纤、碳纤增强环氧树脂,环氧树脂和聚氨酯涂料,轻木、硬质泡沫等。

5.消费者对美和舒适的需求,引爆了高弹性面料市场,极大地带动了氨纶市场

6.服务机器人2025年产值超2000亿,是继电动车、新能源后又一千亿级甚至万亿级风口。外壳是特种工程塑料及复合材料,内核是PCB板等各类电子产品。

对于如何加速高性能材料发展,李超建议,在国家层面,应为基础研究企业免税,为研发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撑;在社会层面,应积极发挥保险金融、供应链金融作用促进研发;在人才层面,应使材料研发的顶尖人才为国效力;头部企业需保持战略定力,逐个“深挖一口井”实现重点突破;中小企业应结合自身优势寻找独特“定位”成长为小巨人。

化学回收将成“第二增长曲线”

2

中国石油化工循环经济研究院高级咨询顾问 张帆

中国石油化工循环经济研究院高级咨询顾问张帆介绍了化工企业布局塑料回收产业链的机遇与挑战。张帆表示,从主要的化工相关循环经济领域对比看,塑料和电池回收是两个最值得关注的细分行业。在塑料回收领域,废PET/PE/PP占塑料回收量超74%。

全球塑料周期仍处于线性流动,使用过后只有很少被循环利用,中国目前的塑料回收产业仍处于初级阶段,回收效率和产量仍有提升空间。大部分热塑性塑料物理回收性较好,部分便于回收的产品如PET、PC等已经形成了物理回收产业链。

相比塑料物理回收,化学回收重要的优势是打破了塑料生产使用局部的界限,使产业链上下游关系形成双向循环,可以获得原始聚合物的质量和更高的塑料回收率,是化工行业独有的解决方案。从工作原理看,废塑料化学回收主要包括溶剂解、热裂解、催化裂解等三种工艺,其中热裂解是目前主流工艺。

当前化学回收占全球废塑料回收利用的比重极低,预计到2030年,废塑料回收率有希望达到50%,其中化学回收占比将有望达到17%,全球达到万亿级市场。受益于政策鼓励、较高的油价水平、消费者环保偏好、技术成熟度等多重因素影响,化学回收将成为环卫固废和石化行业在碳中和时代的“第二增长曲线”。到2030年,先进的回收技术每年可以多处理500万至1500万吨的塑料垃圾。

张帆坦言,塑料回收行业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循环利用技术的经济性需要继续提升,塑料废弃物的分类回收系统需要加紧完善。张帆建议,以循环和可持续的发展理念为指导,以科技驱动打造核心竞争力,协同上下游全产业链,从而助力中国塑料废弃物污染治理目标的实现。

3

KBR公司技术主管 潘伟

KBR公司技术主管潘伟介绍了创新塑料回收工艺。Hydro-PRT® 产品与热解技术的产品相比,优势突出;杂质含量更低;产品改质更容易;有可能不需要经过改质过程,直接与现有进料混合满足下游工艺的进料要求。

我国CCUS关键技术体系亟待完善

4

中国石油国家高端智库中心副主任/中国石油安全环保研究院副总经理  雍瑞生

中国石油国家高端智库中心副主任/中国石油安全环保研究院副总经理雍瑞生表示,CCUS是国际公认的三大减碳途径之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先布局方向之一,在碳中和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据国际能源署(IEA)预测,全球CCUS减碳量在2030年、2035年、2050年分别达16亿吨、40亿吨和76亿吨,分别占2020年全球碳排放总量的4.7%、11.8%和22.4%。同时,CCUS也是我国化石能源刚需背景下实现碳中和的兜底技术。CCUS产业发展呈现多元化、网络化、集群化。国外已布局数个百万吨级项目,国内最大规模为50万吨/年。我国CCUS关键技术体系亟待完善,技术先进性亟需提升。

雍瑞生认为,CCUS必将迎来规模化大发展,二氧化碳驱油和化工利用是减碳用碳的重要方向。CO2制绿色甲醇市场增长潜力巨大。CO2制绿色芳烃有望成为新的高端化学品生产路线。

5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于政锡介绍了甲醇甲苯制对二甲苯联产烯烃技术。

6

华东理工大学教授詹亮介绍了树脂基球形碳质多孔材料的结构控制及其应用。


转载自:化工好料到haoliaodao.com

来源:中国化工信息周刊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020-29087529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五

二维码
线